建筑垃圾是城市发展的心病之一,相较于生活垃圾的多样化处理模式,数倍于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大部分只能通过回填方式处理。
建筑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儿的资源,除了能够制成环保建筑材料之外,处理分离出来的碎木条、碎胶条等轻物质可用于焚烧发电,钢筋、铁丝等金属材料可实现废品利用。同时,与传统的填埋法相比,资源回收利用方式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填埋土地。
据了解,去年底北京市已发布“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石景山、大兴、丰台、房山、海淀、朝阳六区规划建设6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以实现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率达到85%。目前,位于石景山的首钢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已投入使用,年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大兴项目已基本完工,丰台、房山、海淀、朝阳项目正在建设中。希望通过分区设点、就近处理各区产生的建筑垃圾,既减轻垃圾处理压力,又能缓解交通,抑制扬尘、遗撒等现象。
在北京某建筑垃圾处理现场可以看到建筑垃圾被“点石成金”的生动场景——大块废弃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由郑州华洁轮胎式移动破碎站入料口吞入,先打碎,再分筛,筛分出来的骨料根据粒径大小,被送往不同封闭储料区,最终转化成各类再生建材产品。
站内信息搜索
如有任何疑问,请拨打全国统一销售热线:0371-60989619